(资料图片)
C114讯 5月18日消息(岳明)在本周于安徽合肥举办的2023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5G建设与应用创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就5G-Advanced(以下简称“5G-A”)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王志勤谈到,总体来看,5G-A技术产业处于不断演进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整个网络的宽带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上行方面的进一步增强。在物联方面,包括极简网络、新型无源网络以及低时延高可靠网络,都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新的前景。在覆盖方面,5G与卫星技术实现天地融合的发展。在感知方面,通感融合激发新的应用潜能。另外就是连接更加智慧,通信和智能的全要素融合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业务能力。
她指出,3GPP R15-R17标准在完成了5G三大典型场景技术能力定义后,现在R18规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的制定启动了5G-A作为一个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谈到R17当中完成的中高速大连接物联网RedCap技术时,王志勤表示,RedCap是极简5G在物联网中进行的低成本和性能的平衡,一方面它能够实现和5G基本相当的低时延以及5G网络切片等新能力,同时在低功耗、低成本方面也能够满足行业的期待。目前行业很多相关研发和实践集中于一些速率相对较低的工业无线传感器、视频监控以及面向个人用户的穿戴设备。
“针对RedCap,IMT-2020(5G)推进组在2022年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测试,并计划在2023年完成端到端联合技术验证,2024年按需推动RedCap网络商用。我们认为,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RedCap将在产业上具备比较好的基础,从而能够形成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她在演讲中表示。
同时,王志勤介绍道,目前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速度加快,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产业发展模式正在升级优化。去年开始,手机直连卫星服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针对5G卫星,我国也在开展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R17中的非地面网络(NTN)是第一个版本标准,满足中低频段手持终端和物联网终端接入需求,主要面向应急救援和物联网应用等。R18将对R17进行增强,重点包括覆盖增强、移动性增强、10GHz以上VSAT宽带数据服务等内容。目前在国内,包括CCSA TC5、TC12正积极推进卫星互联网标准化。另外,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正在积极组织技术试验,开展NTN无线空口关键技术与体制协议研究,依托高低轨卫星进行在轨测试,验证NTN技术的可行性与成熟度。
同时,5G-A将针对新型无源物联标准和场景进行推进和探索。针对现有RFID设备传输距离短,网络干扰管理能力差、定位精度差等,3GPP提出新的终端类型“新型无源终端”。R18启动了A-IoT(Ambient IoT)场景需求预研项目,明确网络设计关键目标。R19将支持A-IoT类终端,重点研究设备供能方式、节点能力及与5G网内其他设备的兼容性等问题。
此外,王志勤强调了5G-A阶段还有两个突出特征,即通信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以及通信与感知的融合。其中,在通感融合方面,3GPP已立项开展感知场景需求研究,并积极推出后续网络侧和无线空口侧的通感技术与标准研究。在国内,IMT-2020(5G)推进组也已就5G-A通感融合场景、网络架构、评估方法、空口技术以及技术试验五大议题,分阶段推进研究和试验工作。
据介绍,在相关的5G毫米波通感融合试验中,交通场景中探测车辆感知距离超过500米,实现车道级感知精度;在低空场景则实现了稳定的无人机跟踪,跟踪距离超过1200米。在5G低频通感融合试验中,在低空场景中探测无人机感知距离超过1400米,在室内呼吸检测精度可达95%。